更年期症候群

更年期症候群 (失眠 易怒 盜汗 熱潮紅 肩頸僵硬 肌肉痠痛等)

暴躁、易怒、熱潮紅,都是更年期惹的禍?

愛生氣、全身痠痛、盜汗……是更年期的必然現象?

不,這多是荷爾蒙改變,導致自律神經無法適應因而失調所致。

「更年期」是個很特殊的階段,不僅意味著生理上的大轉變,生活上通常也會重新盤整一番。但似乎很多女性朋友並不願意欣然接受它的到來,甚至經常讓更年期背上黑鍋。

54歲的張媽媽愁容滿面地來到診間,她說自己經常全身痠痛,本來就睡不安穩了,現在夜間的盜汗更加重失眠困擾。一整天經常心慌,注意力很難集中,永遠丟三落四,家人的請託一轉頭就忘。

張媽媽說:「我這些更年期症狀應該怎麼處理啊?我怕吃賀爾蒙會得癌症耶….」

醫生笑了笑,緩緩地告訴她:「這些可能只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補充大腦欠缺的傳導物質,讓自律神經平穩就好了!」

張媽媽不可置信地看著醫生問道:「我這是更年期….這樣治就會好喔?」

 

然而事實是…
女性朋友邁入更年期後,卵巢逐漸罷工,而卵巢是女性體內重要的性腺之一,能幫助合成重要荷爾蒙如雌激素與黃體素。更年期時荷爾蒙將會迅速變化,而荷爾蒙劇烈的變化,會間接影響下視丘對自律神經所發出的指令,使得自律神經反應變得不穩定,身體素質較弱或者較敏感的的女性朋友,就極有可能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現象。

自律神經主要負責調控體溫、呼吸、心跳、血壓、排汗等,這也就是為什麼更年期不適會以燥熱、盜汗、心悸等為典型症狀。另外也可能伴隨頭痛、失眠、緊張、易怒,甚至情緒低落、憂鬱等各種身心不適。換句話說,這些並非更年期的必然現象,是因為自律神經功能不佳所引發。

以往醫學對於更年期的建議是接受荷爾蒙補充,目前逐漸達到的共識則是荷爾蒙補充療法可視個別需求進行,為非必要治療方法。實際上,更年期是人生中一個自然的歷程,我們的身體會學著適應這樣的轉變。一味補充荷爾蒙難保打亂身體適應節奏。想緩解更年期不適,不妨嘗試著穩定自律神經,或將自律神經的平衡納入考慮療程內。待自律神經適應荷爾蒙變化後,不適就會通通消失,何需任何藥物、荷爾蒙助陣?!

【醫師講堂】
更年期(climacteric)指的是女性朋友生育力逐漸減少到無生育力這段過渡時期。根據統計,過去台灣多數婦女停經年齡約落在48~52歲,而更年期大約在45歲至55歲之間,目前則有提早的趨勢。

問題不是年紀到了,而是自律神經失調了
醫學上對於更年期有著明確的定義,然而臨床上卻發現這個名詞很容易被濫用。拜醫療養生風潮之賜,多數女性朋友都深知更年期荷爾蒙劇烈變化,會造成諸多身心不適,不少醫師在診間曾遇六、七十歲的女性患者也把身心不適歸咎於「更年期」。坦白說,更年期不太可能長達十多年、甚至三十年之久。按醫學定義停經前後約2~3年時間所出現的種種不適,才有可能是更年期症候群所導致,而這些與自律神經失調密切相關。再者,雖然劇烈的荷爾蒙變化,對生理運作難免造成影響,但實際上,研究報告指出東方女性出現更年期症狀的比例,並不若歐美那般高,且比例相當懸殊。因此,臨界更年期的中年婦女,若出現諸多身心不適,其真正原因往往並不是年紀到了,而是自律神經失調了。

 

自律神經不適應荷爾蒙的劇烈變化,就會邁向失調之路
那麼,為什麼更年期這段期間容易自律神經失調呢?一言以蔽之就是「自律神經無法適應荷爾蒙突然且劇烈的改變」。要想搞清楚其中原由,必須先認識兩個關鍵組織-「腦下垂體」與「下視丘」。

下視丘位於大腦,在腦幹的上方,相對位置約是眼睛後側。而腦下垂體則位於下視丘的下方。腦下垂體是內分泌系統的中樞;下視丘是自律神經的中樞,並透過腦下垂體連接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

女性打從青春期開始,腦下垂體會分泌激素,刺激卵巢排卵並促使其分泌雌激素與黃體素。從初經開始的二三十年間,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合作無間,也習慣於這樣的模式。但更年期到來時,卵巢逐漸罷工,流暢的模式受到影響,劇烈的荷爾蒙變化波及下視丘功能,削弱了它對自律神經的控制力,自律神經功能就容易出現紊亂,造成女性朋友一連串的身心不適。

更年期與自律神經失調之間沒有必然關係,診間也曾碰過不少七十多歲的阿嬤表示「更年期就這樣傻傻過,哪有什麼不舒服!」不過,兩者之間肯定關係密切,醫學研究也顯示女性荷爾蒙濃度會影響自律神經運作。提醒中年婦女友們別急著往更年期身上扣帽子,更年期所出現的諸多不適或許只因自律神經失調而起,建議詳細檢查,才能對症下藥。

更年期加上空巢期的壓力,讓自律神經失調更嚴重
除了荷爾蒙的變化,造成自律神經失調之外,根據觀察,「空巢期」則是另一個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惡化的兇手。

所謂空巢期,指的是小孩長大離家,家庭結構從「父母+小孩」恢復到「夫+妻兩人」的情形。小孩的離開往往讓女性朋友頓失重心,生活中缺乏寄託,情緒起伏大,嚴重點終日悵然若失,什麼都不想做。種種適應不良都會成為潛在的精神壓力。

門診中,常見中年婦女「對號入座」,紛紛將失眠、頭痛、沮喪、心悸、痠痛……各種症狀合理化為「更年期症候群」,沒積極對外尋求醫師幫助,試圖平衡略微失調的自律神經,只選擇默默忍受著生理機轉變化所帶來的不適。然後又適逢空巢期,精神壓力更進一步加速荷爾蒙的失調,並加重自律神經失調,讓他們以為的「更年期症狀」日益嚴重。

在此要大聲呼籲中年婦女們,找出症狀的病因才是當務之急。更年期不是非得在悲慘中度過,只要透過自律神經檢測儀器,了解自律神經的平衡狀況,就能找到問題真正的根源。經過調理治療讓自律神經逐漸恢復平衡,任誰都能安然度過更年期。

 

【你可能走的冤枉路】
一般更年期會透過年齡、月經史、有無典型症狀等病史來判斷。若有必要時,則可藉由抽血檢驗血中女性荷爾蒙,如雌激素(Estrogen)、濾泡刺激激素(FSH)、黃體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雌三醇(E3)的數值,來確診是否進入更年期。透過數值來確診自然較不會有誤判的情況。只不過,目前西醫針對更年期療法重點多擺在確認及荷爾蒙補充,但荷爾蒙療法所帶來的子宮內膜增生、乳房不適、乳癌機率增加等問題,又經常造成更年期婦女心理上壓力。

更年期荷爾蒙治療持續了10多年的劉媽媽(64歲,家管)
劉媽媽一直是全職的家庭主婦,10多年前她因為生理期不正常而前往醫院就診,經過一系列檢查醫師判定她進入更年期。在醫師建議下她接受了荷爾蒙治療。

一開始劉媽媽就醫是為了改善睡眠。為了確保服藥安全,醫師詢問劉媽媽是否正在服用其他藥物,這才驚訝地發現,原來劉媽媽的荷爾蒙治療持續了10多年。當醫師知道來龍去脈之後,簡直不敢置信,並建議劉媽媽停止荷爾蒙治療。

醫師問她:「你當初有不舒服嗎?」
劉媽媽:「沒有啊,就好像只有晚上睡覺有時後會覺得有點熱,不過我只要把棉被踢開一點點,就好了。」
醫師再問:「你有跟醫生說嗎?」
劉媽媽:「有諾!阿他就說什麼這樣心臟血管比較不會塞住,也不會ㄍㄧㄠㄍㄨ(駝背),阿我就吃了。吃到現在也沒怎樣。醫生按內甘無要緊?」

劉媽媽不是唯一的個案,特別提出只是希望能提醒大家,更年期不見得會有不適,即便有不適,透過補充荷爾蒙也非最理想方式。

所謂更年期是指女性卵巢功能逐漸減退至消失(無法生育)的過渡期。那不過就是如同青春期般的一個自然階段。試問一樣都是荷爾蒙劇烈變化,為何更年期就必須特別服用藥物?更令人擔憂的是,多份國外實驗結果證實,過量補充荷爾蒙恐提高罹癌率。若大家有意願了解更多有關更年期藥物治療的種種迷思,不妨看看《發明疾病的人》這本書。

更年期的種種不適多半是荷爾蒙改變,影響了自律神經的平衡。診間當然也有一些正經歷更年期階段,身體出現些微不適的患者。原則上只要將自律神經調整好,一切就能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