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

理事長的話

醫:「你這是胃酸逆流,吃制酸劑就沒事了。」
病:「好」。
結果:相安無事了一陣子之後,火燒心又來了……冏

醫:「你這是失眠,我開給你安眠藥就好睡了。」
病:「好」。
結果:前三天好睡了,第四天開始吃藥也難睡……哭

醫:「你這是腸躁喔,腹瀉用止瀉劑,便祕我給你乙二醇幫助軟便,其他要靠你自己。」
病:「喔」。
結果:腹瀉和便祕還是不停不停輪番上陣……煩

醫:「你沒問題啊,都好好的,不用擔心,不要想太多,放輕鬆好嗎?」
病:「……」。
結果:沒事才怪,就真的渾身不舒服啊!誰能救救我,至少理解我啊……泣

如何?對自律神經可能正面臨暫時失調、失調了一陣子,甚至早已失調很久的你來說,這些對話和狀況是否似曾相識,且逐漸令你覺得不耐與困擾?

自 1999年至今,在診間累積了超過七萬人次的病歷紀錄,根據臨床統計,患者從自律神經失調的第一個症狀現形開始,平均皆會經歷3年流連在各大醫院各科室(均值是7個科別、5家醫療院所、12位主治醫師),從超音波、內視鏡做到電腦斷層的苦涯後,才會知道原來自己只是單純自律神經失調。我們先不說不斷往返醫院本身就是件苦差事,也先不論心電圖、吞胃鏡、抽血、心導管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各種檢驗有多耗時燒錢,光是乖乖就診冀望著醫師能解救你,但卻老被告知沒事,而不適依舊緊緊跟隨;或者看了醫生拿了藥,希望從此和病痛說再見,結果,每次都只能獲得暫時解脫,過一陣子一切又重新打擊輪迴again and again,真的很磨人!

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是醫師的錯、還是患者的錯?

患者不會有錯,而醫師的治療也並非全然不對,只是他的觀察與判斷可能並非是解決你身上諸多不適的正確做法而已,而這和西方醫學的特性有關。西方醫學教育告訴我們「特定的病症,一定有特定的原因」,進而發展出只針對症狀緩解的治療模式。這種模式對有器質性病變的患者而言有明確治療效果,但對自律神經失調患者來說,治療效果相當有限。因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解決真正致因,自然不可能讓種種不適徹底消失且不再犯。

該怎麼辦?其實很簡單,找出正確因果關係,治療就會出現理想效果。既然是自律神經失調,當然應該從調整自律神經功能下手。當自律神經透過治療,逐漸一步步恢復應有的功能,你的人生就會從黑白變彩色。

這十多年來老是聽著新報到的患者朋友,苦情訴說著自己看錯醫生的血淚辛酸史,我想,沒有人比我更了解飽嚐自律神經失調之苦,卻又總被誤判的絕望與失落。真的很希望能幫助大家在就診時就能踏出正確的第一步,少走一點冤枉路。

鑽研在自律神經失調領域已超過十年,和它交手算是小有心得。希望這次能透過協會網站,蒐羅介紹臨床上常見的主要症狀,並匯整患者朋友常有的困惑、迷思及誤會。一次將自律神經失調說清楚,希望讓大家能快速掌握敵情,不再無所適從。

 

理事長 郭育祥

2018.01.17